現(xiàn)在已經是網絡時代了,只要能用手機上網,就能跟外界溝通,強大的網絡功能讓我們不再喜歡讀書,而是每天在網上瀏覽新聞,或是博客,或是貼吧,或是朋友間互發(fā)的微信。同樣,在這個網絡中也可以讀書,省卻了買書和保存書的煩惱,而且?guī)е謾C就 可以隨時隨地閱讀,的確方便了很多。
看到身邊的人都這么時尚地將網絡的作用發(fā)揮得淋漓盡致,我也曾試著在網上看了幾部小說,但是比較下來,還是更喜歡捧著實實在在的書的感覺,于是周日又開始去圖書館借書。一到圖書館的開門時間,就有一大群年輕人去搶座位,這些大都是學生,因喜歡省圖書館安靜的環(huán)境,他們選擇在這里復習功課。也有年長一些的,看那悠閑的神情應該是退休了,有大把的時間來這里飽食精神食糧。像我這樣的中年人就少了,估計大多數都在忙著事業(yè)和家庭,或是與網絡為伴,足不出戶就知曉天下事,而我卻獨獨鐘情于書的香味,才花時間來這里淘幾本自己喜歡的書。
書伴隨著我的成長一路走來,成為了我的良師益友。喜歡讀書是從小時候開始的,當認識的漢字足夠讀那些繪圖本的小人書的時候,就喜歡上了那一個個將漢字按不同順序排列的故事書。因為這些小人書,我了解到了一個童話世界,一個神話世界,對這兩個世界我都無限地向往,而我周圍的人卻沒法給我解釋,于是越發(fā)想從書中找尋答案。再大一些的時候,就開始讀那些沒有插圖的書了,因為條件所限,我無從挑選書的內容,往往是借到什么讀什么。那時沒錢買書,大多是幾個小伙伴之間互相借著看,但凡班里有一本新書,大家都能看得到。因為買書的不易,所以當時對書的渴求是現(xiàn)在遠遠不及的,現(xiàn)在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倍,買本自己喜歡的書已經不在話下了,但是這時候卻對買書吝嗇起來了,因為買書就意味著存書,每次搬家時那沉甸甸的書總是讓我發(fā)愁,于是買書就越發(fā)地謹慎了。
就在買書和讀書和糾結中,同事推薦我到圖書館借書,這才知道借書只需要辦個證,交個押金就行,其它是不收費的,于是我就成了圖書館的常客,在省圖書館裝修開業(yè)后,我到這里的時候就多了起來。在圖書館里,大多時候是借幾本小說供閑暇時消遣,遠遠沒有了當年讀書的執(zhí)著,但是即便這樣,這些書也帶給了我無窮的樂趣。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,在這些世界里我領略著別人的酸甜苦辣,從中獲得一些積極的信息,讀過的書大都記不住名字,而更像是在欣賞別人的閱歷,在這些不同的閱歷中,自己也了解和懂得了很多,就希望自己慢慢變得厚重起來,可是書讀得多了,卻越來越感覺到自己的淺薄,遠遠沒有達到自己所希望的境界,于是對書的渴求越來越強烈。
讀書能讓心得以寧靜,而讀書也需要安靜的環(huán)境。最愜意的是在靜靜的午后,在自己的蝸居里,捧一本書席地而坐,讓陽光透過玻璃照到書上,也曬得身上暖暖的,就這樣與書為伴。我享受這樣的午后,這個時候,馬路上全是匆匆的過客,大家都在忙,而我的周圍是這樣的安靜,隨之心也變得恬淡和從容,在這種靜謐中,內心被書一點點充實著。
現(xiàn)代人的生活越來越緊張了,我們每天都感覺到時間不夠用。一天、兩天、一年、兩年……當時光匆匆流逝的時候,我們無法挽留它們,而在這樣的時光中,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使我們的心靈逐漸疲憊。在這個時候,我們需要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,使它得以休養(yǎng)生息。而書就是心靈的雞湯,在滋補心靈的同時,使我們不再疲憊和困頓。一路奔波中疲憊的你,也可以像我一樣,在閑暇的午后或是靜靜的夜晚,在自己的蝸居內,在這樣的遠離塵囂的地方,與書為伴,享受這樣的安靜和從容。(李素英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