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訪公司專家黃劍
1970年,17歲初中畢業(yè)的黃劍被分配到石家莊市自來水公司,開始了一代供水人的艱辛事業(yè)。那個年代,缺乏先進的機械設備,很多工作都靠人力解決,供水工又苦又累,面對艱苦的條件,他沒有退縮,風餐露宿,披星戴月,孜孜不倦于供水事業(yè)。他的敬業(yè)和奉獻精神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,并在1988年水源建設施工中因成績顯著記大功一次,在河灘水源開發(fā)工程建設中記功一次,在東水廠送水工程建設中受到記大功表彰,榮獲高新區(qū)供水排水公司2016年度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。
初到市自來水公司的黃劍幾乎就是一張白紙,什么也不懂,什么都要學。但這并沒打消他的工作積極性。沒有底子,工作上很吃力,他刻苦鉆研機電設備相關知識,在師傅何潤海的悉心指導下,從不懈怠的他沒過多久就掌握了很多機電設備安裝知識,并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(jīng)驗。這個初來乍到的毛頭小伙子逐漸在工作中嶄露頭角,得到了眾人的賞識,領導和師傅都放心地把工作交到他手中。不管什么工作,他都要求自己干一行,愛一行,精一行。正因如此,他給同事們留下了勤奮學習、刻苦鉆研的好印象。
采訪開始還略顯靦腆的黃劍,沒過多久就打開了話匣子。市自來水公司不像咱們供水排水公司,職工在不同的工作崗位輪流工作,在哪兒都干一段時間,適當?shù)膷徫徽{整,既鍛煉了職工的適應能力,同時還讓他們掌握了多種技能,什么工作都拿得起放得下。市自來水公司的體制是,來到單位,沒特殊情況,身體沒問題,就在一個地方干下去了。黃劍自1970年上班,到2008年退休,一直沒有調整過崗位。他說,那時候就是師傅帶徒弟。記得當時來到班組,我們新來的大概有20多人,先是師傅挑徒弟,首先讓師傅看上眼,才會被有能耐的師傅挑走,還要簽訂師徒合同,何潤海和邢英文是我的師傅。師傅在,就由師傅手把手地教,師傅不在,就跟著大師兄劉紅新學。
黃劍說,1970年市自來水投入使用的一水廠和二水廠是日本人建的,我參與建設了三至七水廠的機電設備安裝工程,從送水機房到架設通訊線路,從配電室到安裝變壓器,我跟進了整個工程。那時候還沒有招投標,城建局直接把基建的活兒給了自來水公司。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容,供水區(qū)域面積也在逐年增加。活多的干不過來,基建工程處實行的是承包制,林自強當時擔任副處長,主抓工程項目,膽大心細的他,什么活都接,暫時干不了的,現(xiàn)學、現(xiàn)培養(yǎng)也要把活干下來。為了能讓職工們待遇更好一些,只要在規(guī)定的工期提前完成,就多發(fā)獎金。1980年市里的公共事業(yè)承包單位還不多,幾個工程干下來掙了不少錢。由于待遇好,機關的人,城建局的人都想著往基建工程處調。說到這里,黃師傅那種無以言表的自豪感油然而生。
從1983年到1990年,黃劍的主要工作是水廠建設前期的征地項目。工程的前期準備,比如首先拿到批文勘察現(xiàn)場,架線需要穿過五六個村莊,相應的征地,臨時征地租用合同、打井、蓋泵閥,都需要和老百姓打交道,訂好施工合同,辦好征地手續(xù),檔案歸檔,辦土地證,辦理用地許可證,全程盯著,防止有人阻止施工,確保施工進展順利。這些工作做起來都不容易。黃劍笑著對我說:“現(xiàn)在的酒量,都是那個時候練出來的。”我們單位就是這樣,先鋪設管道再建水廠,跑工地、簽合同、辦土地證,管道施工完了之后,該電工上了(安裝設備)。這時我可以歇著,完全可以不用再干電工和機電設備安裝的活兒。但歇著不是我的性格,我也不愿歇著,忙習慣了,前期工作忙完后立馬投入到設備安裝施工中。多么樸實的話語,面對工作,這就是一位老供水人的作風和品質的體現(xiàn),對工作負責的態(tài)度,是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那種喜歡干活,樂于奉獻,沒有絲毫的做作。
問到黃劍印象最深的事,他說,那是1983年河灘水源開發(fā)工程建設項目。為了這個項目,林自強特地從地震局租了兩輛吉普車。當時一輛吉普車連司機帶加油,一天需要40塊錢的費用。林自強基本不用,而是把車完全交給我,用來征地、跑手續(xù)、調解糾紛,而他自己騎著自行車奔波在工地上,隨時掌握項目的進展情況。在那個大鍋飯的年代,這樣的領導是不多見的,我特別感動,心里暗暗地較著一股勁,跟著他干肯定沒錯,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好好干。說到這里,他深有感慨地說,現(xiàn)在有些年輕人打心眼兒里就不喜歡干這些活兒。老話常說,興趣是最好的老師。這些年輕人對干工作沒有興趣,上班來就是混天兒,不操心、不愛學習,工作不細心,剛學會的知識,可能過些時日就忘了。不愿意一輩子只作一個技術工人的思想阻礙著他們在這方面的發(fā)展,再加上人員調整的不確定性,使得這個領域培養(yǎng)出來的專業(yè)技術人員很少,佼佼者更是鳳毛麟角。對于這個狀況,他是特別著急。
2008年,黃劍來到供水排水公司。在同事的眼中,黃師傅是一個特別認真的人,做事較真,原則性強,在處理設備維修問題上一點都不變通。毛健說道:記得當初我們在北水廠檢修氣動閥門的時候,通常是把管子捏死來控制,這么做容易造成管子提前老化,黃師傅一看到這種情況就著急了,自己親自動手制作了一個三通來控制氣動閥門,形成環(huán)路,解決了這個問題。張強接著說道,我和黃師傅搭檔干活時間比較長,不管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,黃師傅都非常認真負責,我特別佩服黃師傅干任何事情都力爭做到精益求精,他不但把活干得出色、漂亮,還善于思考,考慮到今后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怎么從根本上解決。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。目前,我們的工作主要是設備維修,黃師傅的理念是,設備要維修而不是搶修,我們扮演的不是搶救員和消防員這些角色。張強對我們講,維修其實就是重新設計,把活兒干好干徹底,避免類似問題重復出現(xiàn)。他這種工作思路同樣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。記得在處理亞氯酸鈉計量泵出現(xiàn)的問題時,由于亞氯酸鈉的特性,經(jīng)常產(chǎn)生氣泡,而這些氣泡在進入計量泵泵頭時特別容易造成“氣穴”,阻斷藥物的攝入。原始的方法是,派人時常給計量泵放氣,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正常工作。在黃師傅的帶領下,經(jīng)過反復實驗、分析原因,根據(jù)藥物特性, 在藥物到達計量泵泵頭之前加裝了一個排氣裝置,提前把氣體排出,從而解決了這個長期存在的難題。開動腦筋解決工作中出現(xiàn)的問題,充分體現(xiàn)了黃師傅對待工作的態(tài)度—— 一定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每干一項工作,他都按照規(guī)程和標準,把工作干到極致,這就是黃師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沒有最好只有更好。在污水處理廠一級A升級改造的時候,黃師傅每個星期基本上都有三四天不回家。白天和我們一起干活兒,晚上還經(jīng)常工作到零點左右。我記憶特別深刻的是,有一次,大概到了凌晨四點的時候,黃師傅想起個事兒,給我打電話,我們就都拿起圖紙,針對問題分析原因,研究解決辦法,制訂實施方案。這就說明黃師傅一刻都沒有停歇,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。就算是這些問題都妥善地解決了,他事后還帶領大家去實地檢查。經(jīng)過反復認真地檢查,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,從而保證了工程施工的質量和工程的進度。黃劍自打來到供水排水公司就非常注重在技術方面的“傳、幫、帶”。我們經(jīng)常在現(xiàn)場看到黃師傅指導和培訓年輕技術人員的身影。他把自己了解和掌握的知識傳授給青年技術人員。跟他打過交道的人都說,“黃師傅脾氣真好,特別有耐心,是個名副其實的好老師”。的確,不論是新分來的職工還是和黃師傅一起工作多年的老職工,每當有技術方面的問題向黃師傅請教時,他都耐心地解釋說明,直到對方有了滿意的答案為止。在黃師傅的帶動下,很多年輕人對工作的態(tài)度發(fā)生了明顯改變。
“雄心猶在,老應有為,老驥伏櫪,不待揚鞭自奮蹄”是他的座右銘,黃劍師傅只是供水排水公司返聘專家的一個縮影。正是在他們的帶動下,廣大職工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匯聚,供水排水公司的事業(yè)才會不斷發(fā)展壯大,公司的前景更加美好,返聘專家煥發(fā)出的銀色風采會更加絢麗!

